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服务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建议/数据集获取/行业交流
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成为热议话题。3月8日上午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围绕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告诉央广网记者,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法问题,建议加快制定一部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政法规。
他指出制定一部既要解决当下问题,又能充分考虑长远的人工智能法难度极大,可以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口”,重点加快出台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方位规范的立法。
人工智能立法已是全球共识
人工智能立法是全球都关切的议题。2024年3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全球首个关于监管人工智能的决议《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经过长达三年的筹备与谈判,去年3月,欧盟正式完成《人工智能法案》立法流程,出台全球首部关于人工智能的全面立法。在我国,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规划,已将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其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
吕红兵表示,相对于专用人工智能系统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可以执行不特定任务、具有庞大数据训练量等重要特征。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基于风险的监管路径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缺少针对性,很难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不具有预设目的、多用途使用情景和大规模攫取训练数据相关的风险。
2023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我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适用该办法。此前2021年12月3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颁布;2023年1月10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实施。不过,三个办法主要规范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而且属于部门规章性质,法律位阶较低。另外,科技部等10部委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具有舆论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意识引导能力的算法模型、应用程序及系统的研发”为“需要开展伦理审查复核的科技活动”。
“与传统立法相比,人工智能立法面临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调整对象不确定性、技术产业迭代带来的社会关系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种类和程度的高度不可预见性”,吕红兵指出,制定一部既要解决当下问题,又能充分考虑长远的人工智能法难度极大。他建议在加紧研究、充分借鉴、尽力推进的同时,可以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能这一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口”,尽快推进“小、快、灵”立法,尽早出台行政法规。
明确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
吕红兵认为应重点加快出台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方位规范的立法。他建议,该行政法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监管者以及社会公众,分门别类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职能与责任。
例如,技术开发者应对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的数据进行严格筛选与分类,剔除不当元素文本数据,确保数据源合法且内容健康;对于现有模型,运用数据遗忘等技术手段,消除不当内容输出;引入人工审核机制,对自动化系统标记为敏感或禁止的内容进行复核;建立开放研究、社区合作、线索举报机制,优化大语言模型筛选系统。
吕红兵特别指出,AI生成内容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是个核心又敏感的问题。输入阶段,使用语料是否构成侵权;产出阶段,涉及生成作品性质和作者资格,即是否足以确权及维权。从国际惯例看,输入端使用作品相对宽松,但前提是文本挖掘和数据训练使用为非商业性,一旦进入商业领域则版权严格保护。从发展的角度,规定输入阶段数据一一得到许可,实践中做不到,也不利于研发。应当按照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立法本意,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明确使用原则,在涉及商业使用时,要求技术开发者支付报酬,由其与权利人组织协商解决。
他还建议,应明确服务提供者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有关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履行“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据民法典人格权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履行“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依法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及时处置、整改并报告;对使用者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依法保护,及时处理有关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个人信息请求;履行用户管理义务,公开服务适用情况,指导使用者科学理性认识和依法使用技术,采取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确保提供安全、稳定、持续服务。
又如,按照民法典有关“网络用户”“个人信息权利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细化对使用者的权益维护与使用规范。对于使用者利用大模型生成的内容能否得到版权保护,应以提示词制作、内容编辑修改、创作中的选择判断等体现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要素为重点,建立科学的创作贡献认定标准。同时,对于生成内容涉嫌“深度伪造”可能构成侵权的,则应利用技术创新、技术对抗等方式,建立并完善精准的检测标准。(来源:央广网)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特别声明:本文新闻来源“网易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魁卓科技的立场。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联系bd@kuizhuokj.cn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服务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建议/数据集获取/行业交流